10月17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通知》(以下简称职规赛),作为能帮大家明确职业方向、对接实习就业机会的高规格、高含金量的全国性赛事,可引导我们主动思考:“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要往哪去?”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职规赛虽然才历经两届,但已经是国内大学生赛事中,参与人数最多的赛事之一,影响力正在不断放大。
对于职规赛,新目标教育在此也呼吁大家多关注,原因无他,大势所趋。
纵观三届大赛的演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从“规划意识培育”(第一届)到“行动过程优化”(第二届),再到本届“实践成效与系统赋能”的深化路径。
和前两届相比,这届赛事在背景、赛道、考察重点等方面都有新调整,新目标教育结合自己多年深耕教育的相关经验和官方通知,帮大家把核心变化梳理清楚!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前两届比赛,均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第三届比赛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服务体系的意见》。
这两份文件,前者着眼全局就业,后者聚焦高校毕业生群体,核心差异体现在覆盖范围和服务深度上。
一个是 “十四五” 期间就业促进的总体纲领,另一个是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关键群体的专项服务方案。
一句话总结,这次大赛的背景、高度,更有针对性,聚焦大学生群体高质量就业。
大赛背景中新增一句话:通过学习实践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句话很有指导意义,站在生涯教育角度,生涯课程、就业培训是生涯教育的专属地,但学科课程才是生涯教育的主阵地,职业规划离不开日常的学习、实践。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在主体赛事中,相比第二届的成长赛道、就业赛道,第三届恢复了面向教师的课程教学赛道,此赛道在首届大赛中曾有过设置。
教师赛道的恢复,对于高校、老师的参与热情,有进一步的激发,并且第三届在通知中,明确指出,全国总决赛参赛教师选手约100人,这个数量已然不少了。
成长赛道,对于参赛选手的措辞有些许变化,第二届为:主要面向本、专科中低年级学生,第三届为:主要面向本、专科非毕业年级学生。
但从后续描述看,差别应该不大,成长赛道为本科大一至大三学生,专科大一、大二学生;就业赛道为本科大三、大四学生,专科大二、大三学生。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就业赛道,在考察内容上有些许不同。
第二届比赛: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对照目标职业及岗位要求,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契合度;
第三届比赛: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个人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与目标职业的契合度。
核心差异在于对 “契合度” 的参照范围界定,第二届强调 “岗位要求” 的具体性,第三届则更关注 “目标职业” 的宏观匹配。
本届未提及 “岗位要求”,更关注个人能力是否符合 “目标职业” 的整体属性,更注重考核个人能力是否符合某类职业的大方向,不再纠结具体岗位细节。
课程教学赛道为新增内容,为面向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考察课程建设和创新情况以及实施效果。
参赛老师需注意:大赛通知强调,提报课程不含创新创业类课程和相关专业类课程。
第三届大赛通过体系化的赛道设计、对实践反思的深化、对职业匹配的关注以及对高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共同指向了更高质量的生涯教育和人才培养。

那参加职规赛,到底值在哪?
职规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成长的“加速器”,而你收获的也不仅仅是一张证书或一个荣誉,更是:
告别“感觉”决策,掌握可复用的生涯导航工具。
校赛期间,大赛平台开放生涯闯关功能,通过八个关卡层层递进,从自我探索到外部世界分析,从目标锚定到路径执行,最终收获专属于自己的“生涯探索成长单”。
帮你跳出“盲目跟风”,找到真正适合的方向。
不把比赛看作是交给老师的作业,而是为自己准备的“生涯工具”,通过系统梳理,帮你厘清自身优势、兴趣与价值所在。
从行业到岗位,让你不再“凭感觉”做选择。
大赛引导你跳出“想当然”,去了解“这个职业到底每天做什么?”,运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帮你把自身隐性的优势、兴趣转化为可对接职业的“清晰标签”。
把“我想”变成“我能”。
在备赛过程中,最实在的收获就是你将宏伟目标拆解为可执行、可落地的行动步骤,将“空想”转变为“行动”。
个人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赛本身就是一段高含金量的成长经历,从撰写书面报告、现场展示到现场答辩,你的逻辑思维、公开表达与应变能力将得到全面锻炼。

这充分说明职业规划大赛能让大学生早早建立求职意识、把职业规划融入日常,对未来就业的帮助可不是一星半点。
就如同新目标教育在线下就业第一课分享时,反复强调的——规划很重要!
这一次,不只是比赛,更是为你自己规划未来的重要一步!无论你是细节控还是梦想家,这里都有舞台等你发光!
欢迎分享给你身边正在努力规划未来的TA~
下一篇:没有了!
咨询客服